12月7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》。其中提到:“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,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,不再开展落地检......”等新十条政策。
疫情防控“新十条”指向有序放开,意味着疫情防控到了一个“新拐点”。自此,全国各地正陆续迎来一波大解封。在解封的大趋势之下,我们仍需小心防护,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,保护好自己和家人。那么如今,我们应该怎么做好防护?给大家梳理了一些相关防护知识要点。请查阅~
疫情防控——个人防护攻略
01
在日常防护时,家中备什么药?
首先,在日常防护时,适当备药,做到“心中有数,有备无患”。
●家里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,不必要抢购、囤积
●有孩家庭备一些适合儿童服用的退烧药等
●按需适当储备抗原检测试剂
备药清单(以下药物不能治疗新冠,而是针对性的缓解症状;大部分为非处方药,可在症状比较轻的情况下使用;部分为处方药,需遵医嘱;特殊人群请遵医嘱):
退烧、镇痛药: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
缓解鼻塞/鼻涕:伪麻黄碱、氯苯那敏(扑尔敏)、苯海拉明、生理盐水喷鼻剂等
止咳、止痰、消炎:溴已新、乙酰半胱氨酸颗粒、复方甘草片、复方鲜竹沥液、宣肺败毒颗粒、急支糖浆等
咽痛咽干:华素片、西瓜霜含片等。
02
日常自我防护攻略
其次,在日常生活中,也仍需谨慎防护。
出
门
前
●先测量体温,如有发烧、咳嗽等不适暂缓出行
●准备好一天的口罩、消毒纸巾等
●开窗通风30分钟
乘
电
梯
●全程佩戴口罩
●用纸巾按电梯,按完丢弃纸巾
●不扎堆乘电梯●保持距离避免交谈
●低层建议走楼梯,不摸扶手
通
勤
时
●出门全程佩戴口罩
●尽量步行、骑行、开私家车等
●乘坐公共交通开窗通风,提醒司机佩戴口罩
●使用共享单车前,擦拭消毒把手、座椅等部位
上
班
时
●配合体温检测,室内佩戴口罩
●保持通风注意保暖
●咳嗽、打喷嚏时,用纸巾遮挡
●勤洗手、消毒,多喝水,及时清理垃圾
●尽量线上沟通,减少面对面交流
●减少集中开会,控制会议时长
就
餐
时
●外卖尽量无接触拿取
●错峰就餐避免扎堆
●饭前洗手,吃饭才摘口罩
购
物
时
●全程佩戴口罩
●提前做购物清单,一次性买齐
●用手套或购物袋拿取物品
●结账时,保持安全距离
●尽量自助购物、非接触扫码付费
回
家
后
●摘掉口罩,不要碰触口罩外侧
●洗手,开窗通风
●外套、鞋子、包等固定放一个角落,及时清洗
●注意给手机、钥匙消毒
●多喝水、适当锻炼、注意休息
拿
快
递
●佩戴口罩
●使用无接触配送或快递柜扫码取件
●外包装尽量不要带到室内
●处理完快递,认真洗手
社
交
时
●握手改招手
●保持不扎堆
●避免去人多场所,排队保持1米距离
●咳嗽、打喷嚏用纸巾遮掩
●尽量减少多人聚餐
●错峰就餐,扫码等非接触点餐和付费
就
医
时
●全程佩戴口、保持社交距离
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、避免签完人群密集场所
●选择定点医院
●主动高知旅居史,配合相关流行病学调查
03
特殊人群防护攻略
再有,我们要特别关注三类特殊人群的健康防护。
老年人
●及时接种疫苗
●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
●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场所
●有基础病需要长期服用,经医生评估后可开长处方,减少就医次数
孕产妇
●最好孕前打疫苗
●外出戴好口罩
●前往医院检查时,尽量缩短就诊时间,避免集中候诊
●尽量减少外出,回家勤洗手
●家和办公地点常通风
儿童
●及时接种疫苗
●选择人少通风良好地方玩耍
●适当运动,平衡营养膳食,安排好作息,提高免疫力
02
感染后症状表现?
如若不慎感染,我们应立即原地自我隔离,同时保持联络通畅,再仔细回顾自己近日活动轨迹,并告知密切接触人员,配合做好流调和管控工作。
要特别关注的是感染后,大多数表现为
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:发烧、咽喉痛痒、干咳
部分人会有
●头痛和全身关节酸痛症状
●无食欲或腹泻
03
感染后多久能痊愈?
什么情况要及时去医院?
●对症治疗后,24—36小时内症状缓解
●无症状、轻型或普通型患者,一般5到11天
●若感染三天后还没退烧,及时就医
●若咳嗽严重导致胸痛,及时就医
●若胸闷喘气症状严重,及时就医
●若重症高风险人群(60岁以上老年人、有基础疾病患者、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)持续高烧不退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及时就医
内容来源:人民日报,丁香医生,新华社等;图源来源网络,侵删;
爱
在
版
纳
住
在
大
城
【END】
滇ICP备16008683号
Copyright © 2016 - 2019 jundugrou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集团介绍
团队成员
集团介绍
团队成员